60军军长张祖谅入朝遇堵,协调交通员却被羞辱:打败仗还想插队_中央军委_毛主席_部队
1952年10月,志愿军60军军长张祖谅急匆匆地赶到丹东的鸭绿江边,准备跨江与60军的主力会合。那时,大桥上已经挤满了运送物资的车辆以及从朝鲜战场输送下来的伤员,导致过江的通道堵得水泄不通。等待过桥的车辆长龙已经延伸了好几公里。看到这种情形,张祖谅显得焦虑不安,他决定下车步行前往桥头,亲自找交通员协调通行事宜,说明自己急需过江。
交通员问他来自哪个部队,张祖谅如实回答自己是60军的。听到他是60军的,交通员的态度变得冷漠,直接说道:“打了败仗还想插队,后面排着等吧。”这一番话让张祖谅颇感意外,也令在场的其他人纷纷附和,认为60军在这次战役中的惨败,确实丢了志愿军的脸。
展开剩余77%就在此时,张祖谅的警卫员见状,忍不住站出来,亮明张祖谅的军长身份,并严正要求其他人不得再无礼。听闻此言,大家才恍若大梦初醒,意识到眼前这位看似瘦弱的军人竟然是新任的60军军长,顿时觉得极为失礼,纷纷向张祖谅道歉。此时,张祖谅内心的痛苦已无法抑制,坚强的他眼中闪烁着泪光,抬头看向众人,轻声说道:“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。”
张祖谅接着表示,180师在朝鲜战场上失利,他作为军长深感内疚,向大家深深鞠躬道歉。他说,自己回到朝鲜后,将会与全体官兵一起总结经验,努力打好接下来的每一仗。
实际上,大家都知道,第五次战役时,张祖谅并未担任60军军长,战役结束后,他才重新披挂上阵,带领部队。为什么说他是“重新披挂上阵”呢?这就要从头说起了。
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,中央军委决定调60军参战。当时,60军军长张祖谅兼任成都警备区司令员,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为入朝作战做准备。然而,这时却被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拦了下来。贺龙劝张祖谅,抗美援朝的战争将持续很久,而西南地区的剿匪、地方建设等任务也急需他这样的人才。贺龙提出先完成这些任务,再入朝也不迟。因此,他向中央军委申请,要求张祖谅留在西南。
虽然张祖谅极不情愿,但既然贺老总这样说了,他也不好再争执,便留在了西南。这一决定导致60军进入朝鲜后,张祖谅失去了军长的位置,继续留在了成都。
第六次战役结束后,60军的180师遭遇重创,严重影响了整个志愿军的士气,也引起了军委的高度关注。张祖谅一直密切关注老部队的情况,他痛心于失利的原因,仔细研究每一份战报,分析失败的教训。
1952年7月,张祖谅随慰问团来到朝鲜,他第一时间赶到60军驻地,看着自己曾经熟悉的战友们脸上满是疲惫与憔悴,心中充满了痛惜。尽管如此,他还是鼓励大家,强调从哪里跌倒,就从哪里站起来。
这次慰问中,张祖谅向三兵团领导陈赓和王近山提出,希望能重回60军,带领部队扭转败局。两位领导当即表示欢迎,并承诺向中央军委争取张祖谅回归。张祖谅郑重其事地表示,自己确实希望重新带领60军打好接下来的战斗,洗刷过去的耻辱。陈赓答应说办,张祖谅离开朝鲜后,中央军委很快就下达了重新任命他为60军军长的命令。
于是,张祖谅立即交接了成都警备区的工作,赶赴北京,并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。在与毛主席的交谈中,毛主席安慰他说,60军过去无论在大西北还是大西南,战斗都打得十分出色,然而由于过于顺利,产生了骄傲和轻敌的情绪,才导致了这次的失败。毛主席鼓励张祖谅要振作精神,带领全军士气重整,迎接接下来的战斗。他还特别强调,部队番号不变,继续在朝鲜战场上作战。
在毛主席的鼓励下,张祖谅立刻启程来到了鸭绿江边。这次他带着满腔热血和坚定信念,终于带领60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。张祖谅指挥的冷枪冷炮战让敌人惧怕,采用“小型反击战”的“挖一块”战术,仅用7分钟就全歼了敌人一个连,并摧毁了敌方一个弹药库,创造了辉煌的战果。金城战役中,张祖谅亲自指挥3000名士兵在敌人前沿200米的树林中潜伏19个小时,成功实施闪电进攻,一举消灭敌军近1.5万人,成就了他和60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辉煌时刻。
发布于:天津市
